• 首頁
  • 新聞資訊
  • 就業指導
  • 生活服務
  • 周邊旅遊
  • 親子

最新

  • 遠傳打造在地「微笑花蓮」 門市化身鄰里守護站攜手花蓮市府強化災害應變

    遠傳深耕花蓮超過二十年,不僅提供在地居民專業的電信服務,更像是社區裡熟悉的老朋友,守護民眾日常大小事。遠傳持續展現企業的溫度與行動力,今(5)日宣布成為全台第一家與花蓮市公所簽署《災害防救相互支援協定書》的電信業者,由花蓮市長魏嘉彥、遠傳電信通路與商品行銷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趙憶南代表簽署,未來一旦發
  • 打炒房奏效! 2024年Q4短期交易比重驟減

    政府打炒房奏效,短期投機客收手?根據財政部房地合一稅最新統計資料,2024年房地合一稅總件數達13.4萬件,雖較2023年成長約1.7萬件,不過隨著打炒房政策加壓,第七波信用管制上路後,2024年Q4總件數僅約2.6萬件,足足比Q3少了約1萬件!全年房地合一稅稅率分布,稅率20%的案件,也就是持有5
  • 購屋屋齡超過30年! 台北市每2件就有1件! 大安區老屋交易占比逾七成居冠

    永慶房產集團彙整實價登錄資訊,統計2024年台北市不同屋齡區間的住宅交易占比,發現台北市屋齡超過30年的交易占比高達54.7%,相當於每成交2件就有1件是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。進一步觀察12個行政區不同屋齡區間的住宅交易占比,其中,大安區屋齡超過30年的交易占比高達71.5%,居全市之冠,而老屋交易
  • 看懂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平衡型ETF 迎接投資新趨勢

    金管會今年開放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發行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平衡型ETF以來,已有多家業者積極規劃發行相關產品,預計市場上將陸續出現股票主動式ETF、債券主動式ETF及股債平衡型ETF等商品。隨著新類型ETF商品的問世,國內蓬勃發展的ETF市場將達成新的里程碑,向具有臺灣特色的「亞洲資產管理中心」目標邁進
  • 興櫃公司2024年度整體營收穩定成長 電腦及週邊設備業及半導體業營收及獲利表現亮眼

    櫃買中心表示,興櫃公司應公告申報2024年度財務報告之公司家數為351家,均已依規定期限完成公告申報作業。經統計上述351家興櫃公司2024年度整體營收總計約5,585億元,較2023年度成長522億元,成長幅度約10.31%,其中電腦及週邊設備業及半導體業之營收分別成長38%及27%,其稅前淨利亦
  • 第十一屆公司治理評鑑結果出爐 6月共同舉辦頒獎典禮

    為持續提升我國公司治理水平,櫃買中心(Taipei Exchange)與臺灣證券交易所持續辦理公司治理評鑑,第十一屆評鑑結果已於114年4月30日出爐,本次有976家上市公司及778家上櫃公司,共計1,754家公司接受評鑑。本屆排名與第十屆相較,前5%之區間中有8家上櫃公司係新進榜,其中精鋼、信驊、
  • 晟德旗下建誼生技與CMIC Bio簽署合作備忘錄 打造亞洲CDMO戰略聯盟

    晟德集團國際化布局再傳捷報!旗下建誼生技(KriSan Biotech)與日本CMIC集團(CMIC Group)旗下子公司CMIC Bio Co., Ltd., 於本月初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(MOU),攜手拓展日本抗體藥物偶聯(ADC)市場。本次合作將結合建誼在ADC藥物開發與製造的技術優勢,以及C
  • 智寶國際ACG產業生態圈再進擊!合資公司「劇集文創」成立 助台灣IP接軌國際

    台灣首家預定公開發行的二次元概念股、動漫遊戲(ACG) IP公司-智寶國際積極擴大公司完整建立之ACG(Animation動畫;Comic漫畫;Game遊戲)產業生態圈的營運版圖,近日旗下子公司「翔英融創」與中華投資、尚呈投資共同投資的影視IP孵化公司「劇集文創」正式成立,以”扶植台灣文化輸出國際”
  • 金屬與淨水雙驅動 溢泰營收獲利雙創新高

    溢泰實業(7818)公告2024年財報,全年營收達新台幣(以下同)131.42億元,年增9.47%;營業毛利41.26億元,年增23.61%,毛利率31.39%。稅後淨利達11.86億元,年增91.60%,每股盈餘(EPS)為8.12元,年成長幅度達83.71%,營收、獲利雙創歷史新高。公司表示,為
  • 和勤新產品陸續量產 今年營收將逐季走高

    高端精密沖壓大廠和勤(1586)於今日公告4月份合併營收2.16億元,與去年同期持平,並較上月增加9.43%,為今年來最高的月份;累計1-4月營收7.58億元,較去年同期減少12.56%。和勤無畏國際車市面臨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,多項車用零件新產品陸續啟動,帶動營收逐月攀升,隨著新產品出貨增量,預期營

友情鏈接

清潔能源創新公司集體赴美上市 或將帶來行業變革新契機

2022-04-25    

當前地緣政治衝突加劇,導致國際能源價格大漲,全球正陷入新一輪能源危機。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一度漲超130美元/桶,美國汽油價格飆至每加侖4美元以上高位,為2008年以來最高。

 

受此影響,嚴重依賴能源進口的歐洲國家在這一輪能源危機中遭遇較大打擊。進入4月份以來,歐洲部分國家受到長期冷空氣侵入影響,少數地區出現百年不遇的低溫,但在天然氣需求和價格的雙雙暴漲下,很多當地居民支付不起高額的費用,於是砍柴取暖成為他們應對極端天氣的“常態化手段”。

 

2021-06-07 上午11.24.01

 

能源轉型迫在眉睫

雖然當前能源體系中,化石能源依然佔據主導地位,但此次危機已讓各國開始重新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,歐盟委員會(European Commission)在近期就啟動了能源戰略計畫,涉及推動歐盟國家能源多元化和加快推廣清潔能源技術等具體規劃。

 

據瞭解,當前可持續能源提供商不乏NextEra Energy、Orsted、Iberdrola等老牌上市企業,也有SAI.TECH、Crusoe Energy等潛力新星。

 

其中SAI.TECH是一家橫向整合算力、電力以及熱能的清潔算力運營商,通過提供“液冷+餘熱利用”的一體化解決方案,將礦機計算過程中產生的餘熱收集起來進行二次利用,以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熱源的同時,大幅降低電力成本。

 

維持礦工利潤率

據CCAF研究數據顯示,截止至2022年4月21日,全球比特幣挖礦的年耗電量大約是137.36TWh(1TWh=10^9 kWh),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北歐國家瑞典一年的耗電總量。

 

截屏2022-04-21 上午11.12.20

圖片來源: https://ccaf.io/cbeci/mining_map

早前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在推特上表示,我仍然相信加密貨幣,但它不能大量使用化石燃料,尤其是煤炭。如今“碳中和”理念的宣導以及受國際局勢動盪影響,在面對化石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,可再生能源顯然更具吸引力。

 

由於比特幣當前價格較去年11月的高點已跌去42%,而多重因素加劇又推高了石油、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價格。基於以上,比特幣的利潤率已從90%降至70%左右,而英國研究公司Wood Mackenzie在其最新報告中表示,與成本最低的化石燃料相比,可再生能源便宜了12%-29%。這對於礦工群體而言,使用可再生能源就具有了非常大的經濟意義——維持礦工的利潤率。

 

各大礦企躍躍欲試

在剛結束的Bitcoin 2022大會上,超過450位演講者為我們介紹了比特幣核心開發過程、傳統金融與比特幣的區別等各方面的知識,其中關於比特幣挖礦的討論不在少數,“能源”也是本次大會熱點話題之一。

 

截屏2022-04-07 上午10.14.49

Blockstream聯合創始人Adam Back在大會上表示,Blockstream和Block(前身為Square)正在德克薩斯州的一個太陽能電池供電的比特幣礦場動工,該礦場使用特斯拉的太陽能和存儲技術。

 

“礦工高能耗的獨特性非常適合吸收廢棄能源,而其他行業很難與礦工競爭。”SAI.TECH首席執行官Arthur Lee表示,他的公司正基於“液冷+餘熱利用”的一體化解決方案,重點部署海外種植大棚供暖場景。

 

 

據瞭解,全球頂尖的綜合性數字貨幣礦池ViaBTC的重要合作夥伴SAI.TECH已獲美國SEC批准其與一家特殊目的並購上市公司(SPAC)TradeUP Global Corporation(Nasdaq:TUGC, TUGCW, TUGCU)的上市招股書生效,如合併通過和交割,SAI.TECH將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,股票代碼為“SAI”。股東大會將於美國東部時間2022年4月22日召開。這是加密礦業的一大里程碑事件,表明了資本方、投資機構及行業未來的聚焦點是希望在這個領域尋找到新的契機,實際上整個加密礦業的發展已經逐漸趨向於規模化、專業化、全球化。

 

以ViaBTC礦池為例,它是一家服務全球的綜合性數字貨幣礦池,提供BTC、ETH、LTC 等在內的數十種數字貨幣挖礦服務,BTC、LTC等多個主流幣種的算力長期穩居前列。如果能源領域在可持續性以及成本上找到新的平衡點,像ViaBTC和SAI.TECH這樣處在不同細分賽道卻跟礦業相關的機構勢必會持續湧現。

 

總結

此次能源成本價格上升,導致比特幣挖礦行業正面臨著一次“大洗牌”,那些傳統能源的礦企因挖礦利潤的下降或將被行業淘汰。從目前頭部市值的比特幣礦企如Core Scientific、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等動作來看,太陽能、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加密挖礦領域將逐漸成為主流。不過總體上,與傳統能源公司相比,從事清潔能源業務的公司市值依舊較低,清潔能源的潛在市場還很大。

免責聲明: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,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本站所有資源全部收集於互聯網,分享目的僅供大家學習與參考,如有版權或知識產權侵犯等,請給我們留言。
返回頂部
©版權 2009-2020 紡織品日報      聯繫我們   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