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頁
  • 新聞資訊
  • 就業指導
  • 生活服務
  • 周邊旅遊
  • 親子

最新

  • 遠傳打造在地「微笑花蓮」 門市化身鄰里守護站攜手花蓮市府強化災害應變

    遠傳深耕花蓮超過二十年,不僅提供在地居民專業的電信服務,更像是社區裡熟悉的老朋友,守護民眾日常大小事。遠傳持續展現企業的溫度與行動力,今(5)日宣布成為全台第一家與花蓮市公所簽署《災害防救相互支援協定書》的電信業者,由花蓮市長魏嘉彥、遠傳電信通路與商品行銷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趙憶南代表簽署,未來一旦發
  • 打炒房奏效! 2024年Q4短期交易比重驟減

    政府打炒房奏效,短期投機客收手?根據財政部房地合一稅最新統計資料,2024年房地合一稅總件數達13.4萬件,雖較2023年成長約1.7萬件,不過隨著打炒房政策加壓,第七波信用管制上路後,2024年Q4總件數僅約2.6萬件,足足比Q3少了約1萬件!全年房地合一稅稅率分布,稅率20%的案件,也就是持有5
  • 購屋屋齡超過30年! 台北市每2件就有1件! 大安區老屋交易占比逾七成居冠

    永慶房產集團彙整實價登錄資訊,統計2024年台北市不同屋齡區間的住宅交易占比,發現台北市屋齡超過30年的交易占比高達54.7%,相當於每成交2件就有1件是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。進一步觀察12個行政區不同屋齡區間的住宅交易占比,其中,大安區屋齡超過30年的交易占比高達71.5%,居全市之冠,而老屋交易
  • 看懂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平衡型ETF 迎接投資新趨勢

    金管會今年開放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發行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平衡型ETF以來,已有多家業者積極規劃發行相關產品,預計市場上將陸續出現股票主動式ETF、債券主動式ETF及股債平衡型ETF等商品。隨著新類型ETF商品的問世,國內蓬勃發展的ETF市場將達成新的里程碑,向具有臺灣特色的「亞洲資產管理中心」目標邁進
  • 興櫃公司2024年度整體營收穩定成長 電腦及週邊設備業及半導體業營收及獲利表現亮眼

    櫃買中心表示,興櫃公司應公告申報2024年度財務報告之公司家數為351家,均已依規定期限完成公告申報作業。經統計上述351家興櫃公司2024年度整體營收總計約5,585億元,較2023年度成長522億元,成長幅度約10.31%,其中電腦及週邊設備業及半導體業之營收分別成長38%及27%,其稅前淨利亦
  • 第十一屆公司治理評鑑結果出爐 6月共同舉辦頒獎典禮

    為持續提升我國公司治理水平,櫃買中心(Taipei Exchange)與臺灣證券交易所持續辦理公司治理評鑑,第十一屆評鑑結果已於114年4月30日出爐,本次有976家上市公司及778家上櫃公司,共計1,754家公司接受評鑑。本屆排名與第十屆相較,前5%之區間中有8家上櫃公司係新進榜,其中精鋼、信驊、
  • 晟德旗下建誼生技與CMIC Bio簽署合作備忘錄 打造亞洲CDMO戰略聯盟

    晟德集團國際化布局再傳捷報!旗下建誼生技(KriSan Biotech)與日本CMIC集團(CMIC Group)旗下子公司CMIC Bio Co., Ltd., 於本月初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(MOU),攜手拓展日本抗體藥物偶聯(ADC)市場。本次合作將結合建誼在ADC藥物開發與製造的技術優勢,以及C
  • 智寶國際ACG產業生態圈再進擊!合資公司「劇集文創」成立 助台灣IP接軌國際

    台灣首家預定公開發行的二次元概念股、動漫遊戲(ACG) IP公司-智寶國際積極擴大公司完整建立之ACG(Animation動畫;Comic漫畫;Game遊戲)產業生態圈的營運版圖,近日旗下子公司「翔英融創」與中華投資、尚呈投資共同投資的影視IP孵化公司「劇集文創」正式成立,以”扶植台灣文化輸出國際”
  • 金屬與淨水雙驅動 溢泰營收獲利雙創新高

    溢泰實業(7818)公告2024年財報,全年營收達新台幣(以下同)131.42億元,年增9.47%;營業毛利41.26億元,年增23.61%,毛利率31.39%。稅後淨利達11.86億元,年增91.60%,每股盈餘(EPS)為8.12元,年成長幅度達83.71%,營收、獲利雙創歷史新高。公司表示,為
  • 和勤新產品陸續量產 今年營收將逐季走高

    高端精密沖壓大廠和勤(1586)於今日公告4月份合併營收2.16億元,與去年同期持平,並較上月增加9.43%,為今年來最高的月份;累計1-4月營收7.58億元,較去年同期減少12.56%。和勤無畏國際車市面臨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,多項車用零件新產品陸續啟動,帶動營收逐月攀升,隨著新產品出貨增量,預期營

友情鏈接

電力產業夯綠領人才供不應求 工研院攜手產學研為國育才

2024-08-28     HaiPress

電力產業夯綠領人才供不應求 工研院攜手產學研為國育才。(工研院提供)

面對全球淨零趨勢,加上AI人工智慧蓬勃發展,穩定又低碳的電力成為各國關注議題,吸引許多跨域企業投入探索新商機,綠領菁英求才若渴,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統計,2030年全球將新增約3000萬個潔淨能源相關職缺。工研院今(27日)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「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獎典禮暨產業職涯講座」,邀請華城電機、達德能源、台塑公司等國內上市公司參與,除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給優秀學子,現場也邀請來自盛齊綠能、華城電機的綠領人才,分享電力產業職場經驗與前景,鼓勵更多年輕新秀加入電力領域,共助臺灣電力永續轉型。


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,臺灣地狹人稠,想要電力供需平衡並滿足淨零需求,不能只單方面依靠電力公司,電力供需須攜手合作,在國家整體能源使用上,也應導入「整合資源規劃」思維,透過專業理性的數學模型,納入成本、環境等因素並凝聚共識前提下,建立最佳電力使用組合,確保供電穩定又永續。總結來說,供電穩定需要供需兩方協力合作,仰賴全民參與,例如加州2022年9月遇到熱浪造成的斷電危機,就是透過全民協力在幾小時內省下1000MW電量,順利免於分區限電,對於臺灣來說非常值得借鏡。


臺灣的電力產業隨著再生能源推動、電業邁向自由化,帶動節能、提升能源效率等新技術蓬勃發展,國內外跨域企業為搶攻商機,積極向電力與能源菁英招手。工研院2019年與台灣電力與能源協會攜手產學研成立「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」,透過專業課程、獎學金培育本土綠領人才,並與臺灣大學、中山大學、成功大學合作推動跨域電力學程,讓對電力有興趣的學子修習,目前正跟臺灣科技大學、臺北科技大學、高雄科技大學討論規劃中,未來將持續拓展至更多學校。至於在職綠領菁英部分,臺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則設置「劉書勝紀念獎」鼓勵這些優秀人才持續在電力領域發光發熱,為臺灣電力永續貢獻一己之力。


經濟部能源署署長游振偉表示,自綠電開放交易再到2021年電力交易平台啟動營運以來,除了提供企業達成ESG所需的綠電,也滿足了電力系統所需的各類輔助服務外,並帶動更多人才投入。經濟部已於今(113)年7月19日預告《電業法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,修法後將放寬現行綠電交易限制。人才是產業繁榮的基石,肯定工研院六年來為臺灣培育許多綠領新秀,希望本次得獎學子們能繼續努力,成為電力產業的中流砥柱。

「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」旨在培育電網與電力領域人才,由工研院、台汽電、華城電機、台塑企業、台達電子、台綜院、亞力電機、海龍離岸風電、達德能源、健格科技、康舒科技、太平洋電線電纜、安瑟樂威、盛達電業等所組成,本次頒發「優秀專題提案獎」、「傑出專題成果獎」、「優秀學生獎學金」共三個獎項,總計36組學生獲獎。


獲得「優秀專題提案獎」的大同大學電機系林亮葳,以「小型微水力發電應用於自動化溫室調控系統」研究獲得肯定,他表示,本身對於電力領域很有興趣,在指導老師蕭鈞毓教授的鼓勵下參與經濟部能源署EDC節能診斷服務培訓,取得相關證書並實際協助中小企業作用能評估後,未來也會持續就讀電力相關研究所,把握在學期間好好學習,期盼投入職場後,能在儲能、電網或發電這三大主題的職場工作,發揮所長成為優秀的電力菁英。


獲得「傑出專題成果獎」的勤益科技大學電機系史東庭,以「卷積KNN演算法於風機齒輪箱之複合故障診斷研究」題目獲獎,史東庭對於電力研究十分熱衷,今年5月爭取參加國際研討會(IEEE PES T&D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),他說,未來畢業已把電力與能源當成職場首選,希望能將學校所學的各項專業知識應用到社會上。


獲得「優秀學生獎學金」的臺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廖珮淳,以「1700伏特碳化矽分離式虛閘極金氧半場效電晶體元件開發」題目獲獎,她表示,為了拓展國際視野,已參與了許多國內外的研究交流、競賽、計劃成果發表以及學術研討會,前往日本、美國、義大利與各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,未來會在電力電子領域繼續鑽研,以求在博士班期間能有更好的表現,往後進入職場可以為台灣的電網、電力工程盡一份心力。


此外,本次論壇也特別邀請盛齊綠能執行副總陳彥勳、華城電機人資部管理師賴世耕等兩位年輕電力菁英,分別以「建立共好生態圈:綠能產業的機遇與挑戰」、「重電產業概況與發展」為題進行專題演講,分享電力產業商機與前景。


針對全球淨零排放趨勢與電力產業發展需求,工研院已擘劃的「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」,也將電力議題納入「永續環境」領域中,期待能攜手產官學研的力量,突破產業框架,發揮臺灣的淨零永續的價值,發展相對應的先進技術,搶先布局未來所需的競爭力。

免責聲明: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,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本站所有資源全部收集於互聯網,分享目的僅供大家學習與參考,如有版權或知識產權侵犯等,請給我們留言。
返回頂部
©版權 2009-2020 紡織品日報      聯繫我們   SiteMap